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1 ) |
日期:2010/07/04 10:38 留言者:檀郎
 |
先岔開話題說一句。大海兄在主貼中引用的說法有誤: ──所謂「七勻孔律」,即在一個八度內,只划分為七個全音音級。且「乙凡」兩音是純五度。(西洋十二半音律的74兩音,則是減五度)。 傳統音律並沒有將一個八度平分為七個全音。工和六,五和生都是小三度,和十二平均律一樣。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2 ) |
日期:2010/07/04 11:11 留言者:檀郎
 |
從南音過客的回帖中受益不淺。 有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年:十二律確立在商周時代,明朝更精確算出十二平均律,何以中國音樂一直都是五聲音階為主(充其量加上變宮變徵多兩個音階)?我懷疑朱載堉不是為了研究音樂而算出十二平均律的,因為自他之後十二平均律並沒有應用在音樂上。我甚至懷疑他不是音樂家,而是星相家。不過我沒有任何相關的資料可以佐證。 希望南兄有以教我。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3 ) |
日期:2010/07/05 02:43 留言者:kc
電郵:enkcwong2003@yahoo.com.hk
 |
朱載堉是一個數學家!1.059463094此數字其實是將 2 開 12次 方 得來! 將十二個半音自乘 12次 即得回......2 這個數!而一個ハ度音剛剛是基音頻率的2倍也!
ハ百年後, 西方樂壇, 巴哈先生才算出十二平均率!鋼琴就是依照十二平均律製作!普通包括了五個ハ度!所以叫做樂器之王!
中國出土的古代樂鐘也出現過五個ハ度咁多頻率!
古人不知如何竟可以全弄對了!又可以鋳做出來!此所謂藝術之美也! 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4 ) |
日期:2010/07/05 03:45 留言者:檀郎
 |
我想說朱載堉可能是歷學(不是星相)家。 古人用的是五度相生律,用三分損益法求得,管子中有記載。 古人那些爆冷門,往往令人瞠目結舌。 關於朱(1536-1611)的生平資料已找到。 kc兄:八百年何來?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5 ) |
日期:2010/07/05 10:49 留言者:kc
電郵:enkcwong2003@yahoo.com.hk
 |
西方人以為巴哈發現十二平均律!但比起朱皇子, 已遲了ハ百年了! 音樂在未有十二平均律之前, 乃用耳朶, 經驗定音o而有了十二平均律後o每個音皆可用數學準確計算出來! 現代的電子調頻器乃此類科學產品也! 科學, 數學, 同音樂全部可以結合在一起!此乃人類美學的結晶也! 正如在建築上的黃金分割一樣!此乃大自然的律法也! 而乙反代表了哀音, 則乃粵曲獨有, 亦粵語的特色也!據稱西方無此乙反調式(至少小弟孤漏寡聞!) 朱皇子偉大之處乃找到半音等於將2 開十二次方根!(普通人連什麼是十二次方根也難明也!)每個半音皆同一比律!有規有矩!平均律並不就是平均分配!只不過是個個音皆相同分隔而已! 有了十二平均律, 所有樂音变調皆可统一, 此乃此十二平均律偉大之處也! 古代將數學, 故神其說, 所以有河圖洛書示警之說! 朱皇子懂數學, 迨無疑問矣! 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6 ) |
日期:2010/07/05 11:50 留言者:kc
電郵:enkcwong2003@yahoo.com.hk
 |
sorry, 吹大咗!係百多年吧了!在小弟粵曲曲藝一書中有云: 做成如此美妙安排的原因,就是基於由我國明朝皇子朱載堉先生的一個偉大的研究結果, 就是舉世知名的[十二平均律]了o 這位朱載堉生於明朝嘉靖十五年(1536—1610)是安徽鳳陽人,也就是朱元璋先生的後人, 他就是現今大家都承認是[十二平均率]的第一個始創者o 而德國音樂大師巴哈先生(1685-1750)號稱[十二平均律]之父,也晚了朱載堉先生百多年o可見中國的音樂并非等閒也!所以話唱粵曲是落後的人,實在是十分無知, 如果大家想知多些朱先生的事蹟可參考劉籃先生所作的[音樂漫話](文津出版)o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7 ) |
日期:2010/07/06 05:56 留言者:檀郎
 |
十二平均律並不能適應所有的乙反線。 1,當乙處在一個特殊位置(比如頓位或結束音的位置),如鳥驚喧,餓馬搖鈴第一句。 2,幾乎所有的梆簧乙反。 這兩種情況我採用傳統的音律,乙反兩音用中指音,即乙在降7和7之間,反在4和升4之間。 謝kc兄提供的資料。
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8 ) |
日期:2010/07/06 09:25 留言者:kc
電郵:enkcwong2003@yahoo.com.hk
 |
擅郎兄此說法相信是接近事實了o 所以粵曲玩乙反調用七勻律樂器才能顯出其特色!反之用鋼琴(因同十二平均律)就完全不是這回事!畢竟粵曲的乙反不等於十二平均律的 7 4 ! 相信懂樂器的朋友, 一定知此分別矣!然乎?不然乎?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19 ) |
日期:2010/07/06 22:01 留言者:大海
 |
音樂並不懂,見到一則有關音樂資料,與各人分享. 轉自"中國戲曲音樂": 我國古代音樂家制定一套七聲、十二律呂的科學理論,在一均(一個八度)之內有七聲和十二律呂. 七聲-------宮、商、角、變徵、徵、羽、變宮. 十二律呂是:--1-----2----3----4----5----6----7----8----9---10---11---12 -----------------黃----大---太--夾---姑--中---蕤--林---夷--南---无----應 -----------------鐘----呂---簇--鐘---洗--呂---賓--鈡---則--呂---射----鐘 (單數為"律",雙數為"呂") 以七個階名的每個音為主音,都可建立起一種調式,其中屬於宮調式的便稱為"宮",屬於其他調式的统稱為"調". 可見古時"宮"與"調"是有區別的,每一"宮"與"調"具有固定的"調高"與"調式". 以七聲乘十二律呂,從理論上說應有十二個"宮"和七十二個"調",共計八十四個"宮調"名稱,但在實際運用中屏沒有這麽多. 據歷史記載:隋唐常見的只有燕樂二十八調.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20 ) |
日期:2010/07/07 01:38 留言者:哈哈
 |
吹,吹,吹. 你吹我吹大家吹. 錯入談天說地區.
一笑 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21 ) |
日期:2010/07/08 20:18 留言者:大海
 |
這非談天說地區,相信你真的錯了. 這是一個討論區,如有資料性的錯誤,可提出以求真相,不應以(接焊器)形式作回應,那只是"不見其誠-----------". 連"討論區"三字也睇錯,相信"哈哈"你真的走錯路了,回頭吧! 正所謂"回頭是岸"啊! |

|
Re: 有關乙反音律資料 ( No.22 ) |
日期:2010/07/09 01:13 留言者:kc
電郵:enkcwong2003@yahoo.com.hk
 |
呢個係公開園地, 周不時有d不太懂粵曲音樂, 但又想插吓咀玩吓!唔駛咁認真!不回應!閃開就乜事都冇!講多無謂!自有知音人回應!  討論同談地說地界線也不應分得太嚴吧? 都係講嘢之馬!  |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