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: 乙反中板 ( No.1 ) |
日期:2012/03/11 01:26 留言者:winnie
 |
正式來說是梆子類,即俗稱士工,所有中板屬梆子類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2 ) |
日期:2012/03/11 08:37 留言者:森美
 |
在坊間亦有說是二王,原因是無平子喉收音之分,不知是不是呢? 唱的時候應點處理才好,請指點.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3 ) |
日期:2012/03/11 14:56 留言者:知dd
 |
是梆子類..中板一板一叮.. 二王是一板三叮..又怎會是二王類呢.. 
不分平子喉..句式收音上句''上''..下句''合''.. 唱的時候除注意句式收音外(不能錯)..要突顯字行間乙反兩音..工(反)..士(乙)..但有時亦不絕對..適當處理便是...
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4 ) |
日期:2012/03/11 15:40 留言者:ming
 |
傳統粵曲本來只分梆子和二王兩大類。
很久以前(指的是百多年前的粵曲),全首都是梆子(如寶玉怨婚)或二王(如山東響馬),不會兩者混雜。
到了二十年代初,有人從民間說唱,例如南音,取用了其中的乙反唱法,帶入粵曲,創造了乙反中板和乙反二王。
因此,乙反中板不是來源自傳統,故無須分類。
還有補充知dd的說法:二王除了一叮三板外,還有一叮一板,稱為二王流水板(俗稱二流) 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5 ) |
日期:2012/03/11 17:35 留言者:森美
 |
多謝指點.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6 ) |
日期:2012/03/11 20:19 留言者:大海
 |
中板乃梆子系统內之一種曲式, 以一板一叮為依歸, 士工線作唱,其起源為陝,以近以真聲之發聲主唱,而以士工線更形成跌冚感大,音樂感會以跳躍大地進行,出現之效果成爽朗而高亢, 早前之粵曲劇由單一曲種作演與唱,並無雜曲在內, 因中國的曲種,會隨地方而溶入混和,形成道地之曲種特式, 當時想以梆子表達傷感(非悲傷),因而加入乙反作樂,因其二音為不穩音,以作橋為連接,成柔和音樂. 但仍以士工唱法去處理. 當你理解到士工唱法,就自然會清楚乙反中板,就是梆子類,非二王系了.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7 ) |
日期:2012/03/11 23:29 留言者:Kc
 |
我都聽過學界有人倒果為因!指出平子喉收腔相同的曲式,就應歸入二王類! 自然係一個笑話啦!  |

|
Re: 乙反中板 ( No.9 ) |
日期:2012/03/12 18:23 留言者:森美

|
|